雨量水位監測站,也稱為水位雨量監測儀或水位雨量監測系統,主要用于實時測量和記錄降雨量與水位變化。它能夠實時監測水位、流量、降雨量等參數,為防汛決策提供科學依據,幫助農民了解農田的水分狀況,合理安排灌溉計劃。
雨量水位監測站的工作原理相對簡單。當雨水降落到雨量傳感器上時,傳感器會根據雨水的重量或體積產生相應的電信號。同樣,水位傳感器也會根據水位高度的變化產生電信號。這些電信號經過數據采集器的處理和分析后,被轉換為可讀的數據信息,并通過數據傳輸設備實時傳輸到數據中心或用戶終端。
雨量水位監測站其主要特點如下:
1、自動化與無人值守
特點:系統能夠自動采集、存儲、處理和傳輸數據,無需人工現場值守。
優勢:
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和勞動強度。
實現全天候(24/7)連續監測,數據連續性好。
特別適用于偏遠、危險或難以到達的區域(如高山、水庫大壩、河道險段)。
2、實時性與遠程監控
特點:通過GPRS/4G/NB-IoT/LoRa/北斗等無線通信網絡,將監測數據實時或準實時地傳輸到中心監控平臺。
優勢:
管理人員可在辦公室、手機APP上實時掌握現場雨情、水情。
為洪水預報、水庫調度、城市內澇預警提供及時、準確的數據支持,爭取寶貴的應急響應時間。
3、高可靠性與穩定性
特點:專為惡劣戶外環境設計。
設計:
防護等級高:設備機箱通常達到IP65或IP68防護等級,防水、防塵、防潮。
寬溫工作:能在**-20°C至+70°C**(甚至更寬)的溫度范圍內穩定工作,適應嚴寒與酷暑。
抗干擾:具備防雷擊(電源和信號端口加裝SPD)、防電磁干擾設計。
電源可靠:普遍采用太陽能+蓄電池供電模式,即使在陰雨天也能持續工作數天至數周,確保系統長期穩定運行。
4、多功能集成
特點:一個監測站可集成多種傳感器,實現“一站多能”。
常見集成:
核心:翻斗式雨量計+水位計(壓力式、超聲波、雷達式)。
擴展:可選配氣溫、濕度、風速、風向、水質(pH、電導率、濁度)、流量等傳感器。
優勢:提供更全面的環境數據,滿足綜合監測需求。
5、智能報警與預警功能
特點:系統可預設多級報警閾值(如藍色、黃色、橙色、紅色預警)。
功能:當監測數據(如水位、雨強、累計雨量)超過設定閾值時,系統能自動觸發報警。
報警方式:通過短信、電話、APP推送、平臺聲光提示等方式,第一時間通知相關責任人。
優勢:實現“事前預警”,是防災減災的“第一道防線”。
6、低功耗設計
特點:數據采集器、傳感器和通信模塊均采用低功耗設計。
優勢:
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充電,延長蓄電池續航時間。
減少維護頻率(如更換電池)。
適合在無市電的偏遠地區長期部署。
7、安裝維護簡便
特點:模塊化設計,結構緊湊。
優勢:
安裝相對快速、簡單,可快速布設。
維護方便,主要部件(如雨量計、水位計)易于拆卸和清潔。
部分設備支持遠程配置和診斷,減少現場維護次數。
8、數據存儲與管理
特點:數據采集器內置存儲器,可存儲數月甚至數年的歷史數據。
優勢:
在通信中斷時,數據不會丟失,待通信恢復后可自動補傳。
中心平臺對數據進行集中存儲、管理、分析和可視化(生成報表、曲線圖、等值線圖)。
9、可擴展性與兼容性
特點:系統設計開放,通信協議(如MQTT、HTTP、Modbus)標準化。
優勢:
易于接入不同的監控平臺或上級防汛指揮系統。
可根據需求靈活增加或更換傳感器。